德妙佛學資料中心
Bookmark and Share

德妙佛學資料中心緣起

 

德妙佛學資料中心是悲廣文教基金會所籌設之佛學專業圖書館。

 

民國七十四年底,悲廣法師捨報,致中法師在與其兄弟及信眾協商後,並得到德妙上人之玉成,而以悲廣法師遺留之淨資成立「悲廣文教基金會」,並推舉致中法師為董事長。就在基金會籌設期間,佛學資料中心的準備及購置圖書工作,也在德妙上人支持下,同時進行。七十五年底,德妙上人世緣已盡而捨報,為感念上人的胸襟與眼光,遂經基金會董事會之決議,將資料中心定名為「德妙佛學資料中心」。

 

以上係該中心成立過程的簡單說明。承致中法師不棄,該中心之籌設,筆者始終參與其事。筆者對該中心設立之目的,經營之理念及購置資料之方針,略知一二,所以特別在此加以推介,至盼讀者能關心此一為十方而設之圖書館。

 

現代佛教學術研究源於歐洲,在十九世紀中葉,隨著巴利文、梵文佛典的校訂出版,佛教被當成研究客體,在一個沒有佛教信仰作支撐的社會中,開展出一個學術研究體系。歐洲學者以其固有的思考方式、文化底基,來整理、瞭解、解釋佛教,此一模式也隨著西潮而東漸,對長期浸在佛教信仰、文化的東方,也如「船堅砲利」對東方社會的衝擊一樣,使東方可以(或必須)用新的方式來體會佛法。日本的佛學研究也跟他們的隨身聽,FUZZY家庭電器一樣,師法歐美,而有凌駕之勢。從現代佛學研究的起源及發展來看,再對照東方向來面對佛法的態度,應可體會出現代佛教研究特有的性格。至於漢語佛教體系應如何出入於佛學研究,還有待思考、探索。

 

在設定購藏計劃之前,我們廣泛的與惠敏法師、厚觀法師、萬金川先生等人,交換意見,最後決定先以歐美文字的著作為主,這無非是想在資料上追本溯源,並可認識其研究發展之沿革,且歐美的著作在台灣並不多見,僅有書商零星的進口或重印。至於日文著作,則隨機購藏,因為這方面的資料取得容易,且當時台南妙心寺的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已有相當數量之日文著作,這樣可以避免重複同樣的工作,浪擲有限的資源(但從八十一年開始也購買一定數量的日文書籍)。

 

方向既定,即著手購置。而拜社會整體環境開放之賜,外匯管制大幅解除,我們可以直接向外國書商購書。這雖然增加本身作業負擔,但如此卻可接觸到最新的出版消息。因為外國較具規模的書商均有定期的出版資訊甚或代售目錄,特別是舊書重印,例如若非一家法國書商的目錄,我們絕想不到1852年行世,Bur-nouf譯出之《Le Lotus de la Bonne Loi》會在1989年重印。談到這裏,至盼最近在美國貿易法三○一條款報復陰影下,有司對著作物之「真品平行輸入」能有圓滿解決之道。

 

另外必須事先確立的原則是:為什麼人選購什麼書?基本上,既是要「吸取外國學者的研究成果」,自應以學術性著作為購置對象,而且是以從事或有興趣於佛教學術思想者為服務之對象。而歐美學者研究佛教之進路是多方面的,包括從語言、歷史、文化、考古、藝術、人類學、哲學、文獻學或宗教關係等等不同面向入手,不一而足,所以在選書時,必須立足於宏觀的立場。另一方面,歐美學者一開始即以印度及鍚蘭佛教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而且早期似乎有一情結,即要認識佛教的原貌,必須求諸此二地區,所以對此也著力特多(早期雖亦有不少關於漢語、西藏語系佛教之著作,但並非重心)。而事實上,佛教既在印度文化中孕育成長,則要「直探釋尊本懷」,對印度整體文化當亦不能忽略,因此我們也對「印度學」中,可能與佛教有關係之領域,選擇重要之著作購置。

 

一個學術資料中心收藏之資料,當然是愈多愈理想,但在現實上,必須考量資金有限,在佛教整體所能取得之社會資源中,能夠分配到學術、文化部門者,本已不多;另一方面,在書籍的現貨市場中,不一定有我們要的書籍。所以我們認為資料中心之成長,恐難求其「立竿見影」,應是在「法法相益、法法相因」中,細水長流。

 

歷經近七年之努力後,德妙佛學資料中心購置之書籍及雜誌約有四千冊(八十二年四月)。就在八十年間,因收藏之資料愈來愈多,管理困難,即有編印書目之議。但因人手不足,加上現有之「佛教圖書分類法」似乎不符合我們的需要,所以一直懸而未決。惟為解決現實問題,乃決定先編出一本簡單的書目,本書目就是在這種考慮之下編集的。此一書目之內容固然並不符合一般圖書館學之作業方法,但它是一本過渡性、功能性之書目,至少讀者可以知道德妙佛學資料中心的收藏概況。

 

最後,筆者想對此中心嗣後之運作及發展,提出一些看法及期許:

  1. 它應是一個開放的園地。悲廣文教基會在可預見的將來,並不會設立招收學生之教學單位,雖然可能會因聘任專業之研究員,而使該中心有其基本的使用者,但同樣的收藏資料,在供公眾使用之下,更能發揮其效益。抑有進者,圖書館應是一成長之有機體,它需要不斷的有人灌溉,這不是一人一時一地之事;圖書館不但要滿足目前的需求,更要能創造需求。只有處於開放的狀態,才能成辦。
  2. 它除了要縱的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外,亦應致力於橫向的館際交流。而且實際上,這二方面是相輔相成。就此點而言,目前台灣地區佛學圖書館最迫切的需要是一套合宜的「佛教圖書分類法」,據聞已有一些人發心進行此一工作,至盼能早日定案,接著再編輯一本館際的聯合目錄。沒有一個圖書館能收藏所有的資料,彼此的交流,將使讀者得到更完善的服務。而有一些較昂貴的資料,更是不需要每一個圖書館都耗費鉅資去擁有。
  3. 它除了要收藏資料供讀者閱讀外,更應致力於發展參考服務(reference service),並不是每位進入圖書館的人都很明確的知道他想要的資料或如何找尋,一位通曉佛學,又嫻於圖書館業務的人員,才能提供完善、精確又迅速的服務。
  4. 德妙佛學資料中心目前暫借南投縣名間鄉靈山寺存放資料,此雖可得遠離塵囂之利,但亦有交通不便之嘆。雖然致中法師已在台北覓得一地點,但限於人力及物力,未能遷來台北提供服務,至盼因緣早日成熟。
  5. 許多早期歐美學者之論文,迄今仍有其參考價值,而散在世界各地的雜誌期刊,亦間有可讀性甚高的作品,若要悉予搜羅,所費不貲,且事實上亦殆不可能。筆者認為可請人擬出範圍,設定一些主題,委請目前在國外遊學之緇素(甚或其撰寫論文之主題),就近在其圖書館搜集,在尊重著作權的原則下,將單篇論文影印收藏,再編出特定主題之書目,以利查考。
  6. 佛教在台灣地區之歷史雖不算長久,但也有相當程度之發展,過去在這方面少有系統性的學術研究,若經費許可,應可考慮設置「台灣佛教史料資料室」。

 

郭忠生 謹誌

八十二年四月

 


館藏圖書索引(pdf檔)下載
編號0001-1000
編號1001-2000
編號2001-3000
編號3001-4000
編號4001-5000
編號5001-6000
編號6001-7000
編號7001-8000
編號8001-9000
編號9001-End